開學迎新,關注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
大學,我來了!
對于一個拿到了夢寐以求的大學錄取通知書的考生來講,生活中再也沒有什么會比這一時刻更令人激動興奮的了。
對于每個新生來說,大學生活都是嶄新的一頁。在這些莘莘學子的心目中,大學是神圣的科學殿堂,每一個人對即將到來的生活都充滿了好奇與渴望,頭腦中編織著一幅幅大學生活的美好圖景。
然而,當我們真的步入大學校門,開始了新的生活之后,最初的激動與振奮之情很快會被一種未曾體驗過的困惑與不適所取代。茫然、焦慮、苦惱、無助之感會籠罩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想家,懷念中學時代,生活不會自理,經濟上不善理財,學習上感到困難,缺乏與人交往的經驗等。嚴重不適者可能會自我認知失調,動搖自信心。
認識大學新環境,了解環境適應與心理健康的關系,是每一個大學新生入學后所要上的第一課。只有在短期內盡快適應環境、調整自己的心態、轉變個人的角色,才能給今后的大學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礎,從而成功地度過大學時代。
心理概念
1. 心理的概念
心理是人腦對客觀物質世界的主觀反映,其表現形式叫作心理現象。心理現象人人都有而且是非常復雜的。
心理學主要研究人的心理現象,也研究動物的心理現象﹔既研究個體的心理現象,也研究群體的心理現象。它包括心理過程和人格兩部分。
心理過程是指人腦認識客觀事物的過程,包括認識過程、情緒情感過程和意志過程三個部分。
人格是指一個人的整個心理面貌,是個人心理活動穩定的心理傾向和心理特征的總和,包括人格傾向性和人格心理特征兩個部分。
2.心理健康的概念
心理健康的基本含義是指心理的各個方面及活動過程處于一種良好或正常的狀態。
眾所周知,身體的發育需要充足的營養。其實,心理的發育也需要“心理的營養”,這種營養可以包括愛與被愛的營養、合理的宣泄和疏導情緒的營養、堅定的信念與理想的營養、寬容大度的營養等。
因此從狹義上講:心理健康是人的情感、認知、行為等是否與社會環境相符合。
大學新環境
?新的大學生活,新的環境,大學環境的變化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生活環境的變化
大學生活較之于中學生活來說,需要更多的獨立自主。從衣食住行到學習交友,都需要獨立的思考面對,然后付諸行動。進入大學,意味著離開父母后進入集體生活,同學甚至室友之間地域文化、生活習慣等差異也會日益出現。這時,你的自理能力可以幫助你更好地適應環境。你要適應環境而不是讓環境適應你。
2.學習環境的變化
學習環境的變化主要體現在學習任務、內容和學習方法等方面。
(1)學習環境更加優越。大學里有為數眾多、各具所長的各類專業教師;有許許多多出類拔萃的學友,有經過嚴格考試選拔而進人大學的佼佼者;大學里有更專業、更先進的學習設備和場所,校園網、圖書館等可以提供十分豐富、便利且花費不高的學習資源。
(2)學習內容更加廣博。高中主要學習一般性的基礎知識,大約15門課;大學是專業性學習,一名學生要學習60門左右的課程。大學課程容量、廣度及深度要遠遠超過高中。老師授課內容并非都來自教材,常加入教材之外的新知識、新信息。
(3)專業學習更加集中統一。高中的學習主要以書本知識為主,在大學里,廣博的學習內容要被老師濃縮在十分有限的課堂上講解,因此大學的課堂節奏快、信息量大、講解思路多、詳細講解少。學生在課下要花費大量時間去消化吸收。
3.人際環境的變化
人際關系主要體現在人際交往的對象、方式等方面。
中學時代,學生生活簡單,主要任務是學習,與社會接觸有限。人際關系主要是和父母、老師、同學打交道,沒有地域文化的差異。進入大學,我們要和不同地域文化的同學接觸,和學院、學校等有關部門的教職員工接觸,還會和不同專業、不同年級的同學接觸,甚至因為參與實踐活動而接觸到社會。另外,異性交往的增多使人際交往難度增加,同學之間生活習慣或者價值觀的差異等因素也提高了交往的難度。
4.自身角色地位的變化
大學里,我們自身角色和地位也發生了改變。過去在各自中學的佼佼者,現在大多變成了一名普通的大學生。這種角色的轉變,會直接影響自我評價,有的同學感受到了一種莫名的失落感,情緒低落,失去了往日的自信與雄心,情緒低落,因此自暴自棄。單純的青睞會動搖我們自己的認知。
大學生常見的心理困擾
自豪感與自卑感并存
放松感與緊張感同在
孤獨感與戀群感交織
求知欲與厭學心理共融
空虛感與恐懼感共振
希望與失望相伴
大學生常見心理困擾產生的原因
1.心理素質差
心理素質的內容包括人格、認知、行為習慣、情緒傾向、人生觀以及動機,等等。
(1)心理素質脆弱。
(2)個性缺陷。
(3)心理內在矛盾失控。
(4)情緒不穩。
2.同一性危機
同一性危機也稱同一性混亂,指青年在尋求自我同一性過程中出現的同一性失敗的現象。對自我缺乏清晰的同一感,不清楚或回避考慮個人品質、努力目標、所扮演的角色以及價值觀等課題,甚至無法“發現自己”。
3.壓力過大
壓力是導致心身疾病的重要原因之一,也是影響大學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
(1)學習成就壓力。
(2)經濟負擔的壓力。
(3)社會壓力。
4.自我調節失效
剛剛步入大學的新生面對新的環境、新的要求、新的規章制度甚至新的同學時,他們會感覺到各種不適應會出現緊張、焦慮、失眠甚至神經衰弱等各種神經癥。出現這些情況是因為他們自我調節失效所導致的,當自我調節后仍舊不能讓自己與周圍環境取得平衡時,且無法進行有效的改變時,很多同學就會出現心理失調癥狀。
5.缺乏社會支持
社會的支持包括多方面既有家庭的、學校社會的也有親友及同學間情感的、物質的以及信息資源等方面的。
本文選自《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